斯基拉:西漢姆、桑德蘭、利茲聯有意羅馬前鋒多夫比克
郵報:利物浦需要引進中鋒和后衛,現在9號位只有埃基蒂克
羅體:尤文需先解決DV9和道格拉斯-路易斯的問題,才能推進引援
斯基拉:帕爾馬拒絕了伯恩茅斯對萊奧尼3000萬-3500萬歐的報價
圖片報:維爾納時隔600天重回萊比錫替補席,友誼賽后加練沖刺跑
水晶宮主席:價格合適格伊夏窗可以賣,會盡力引援滿足教練要求
西安國際足球中心
體育資訊08月11日訊 據《足球報》報道,在上周中國足協宣布西安承辦2026亞足聯U23亞洲杯預選賽后,西安有關方面卻發現招來了罵聲,還被調侃為足協的“接盤俠”,更嚴重的是,可能要進一步引發對西安旅游的抵制。
這個問題反映出來的基本事實是,在國家各方面政策明確表明舉國重視中國足球的態度后,從U20到U17到國家隊卻三線盡墨,極度的失望,慢慢發酵成為對中國足協以及國字號球隊的毫無商量余地的集體抵制。
熟悉中國足球的人也許清楚,過去十幾年,中國足球漫長的逢賽必輸,反而換來了中國球迷最大程度的寬容與理解,可是在最近的一年,政策的喚醒,與善意的描繪帶來的想象空間,讓人們重新變得有所期待。
中國足球其實不過是在重復著習慣性的輪回,永遠在你開始看到希望的時候把你拉回現實,而中國足球的關注者們,也不過是用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聯名抵制,取代了當年的郵寄刀片與臭襪子。不明所以的西安體育局和文旅局勇而入坑,不過是連坐法的犧牲品,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罵與不罵的問題,而是一個現象級的群體行為。
理論上,所有不公平、不滿意的社會現象所引發的群體意識,都是自發的,都是情緒的自然宣泄。中國足球大抵都屬于第二類現象,總是造成極不滿意的結果與日益增長的民眾期望值之間的不平衡,于是,關于中國足球的群體意識成為一種陣發性的疾病,互聯網與手機,不過是讓這種群體意識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花樣繁多。
其次,中國足球缺乏的或許是標準,搞足球的標準,和評價足球的標準。比如廣州隊被取消注冊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恒大的經濟問題,而不僅僅是足球問題。
再比如,國字號戰績,客觀上說,近一年來,中國足協關于國家隊的管理和各項備戰,可能是歷史上最細致、最努力的一屆,不管是反腐余音未消,還是國家空前重視,都注定了諸項工作如履薄冰的事無巨細。同樣的道理放在青少部,以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為核心的青少年足球工作,可能是幾十年來推動力度最大,落實指標最多的一屆。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作為三大成績爆破點的U17、U20和世界杯預選賽,卻是“該輸不該輸的比賽都輸了,該贏不該贏的比賽都沒贏”。
這是一個正常的、但卻極端考驗我們承受力的結果。很顯然,我們的群體意識是高喊著從頭再來、卻沒有耐心真正從頭再來的,作為一個滯后性至少8到10年的項目,2025年的中國足球,就是在還歷史的債,但我們至少有必要反問一句:如果三支球隊都能夠如期出線,中國足球還需要糾什么錯?